18055196136
程纪念律师
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
13101202311576402
18055196136
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一号港汇恒隆广场一座36层
我写文章,其实都是因为工作中遇到了具体的人或事,引发的思考,并不是莫须有或者刻意对抗。但是,文章发出来,总是引起批判,甚至侮辱谩骂。就很不爽。
有点疑惑,法律人这个群体里,都是受过高等教育,甚至很多人是985、211高校毕业,经过法律这个行业多年洗礼之后,素质是没得说。但是,写公号的经历逐渐颠覆了我对这个群体的认知。
昨天的文《如果法官也躺平》发布之后,本来也是有感而发,因为跟一个法官讨论案件的时候,他认为躺平才是人生智慧,不然到老了,被抓了,失去一切。热热闹闹,忙忙碌碌,最后一场空,不值得。
这引发了我的思考,结合对法官群体的观察和手中打无罪的案件,发现所有参与到案件中的人都清楚,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为制造的案件,却由于大家心知肚明却又不便言说的原因,做了有罪判决。
当事人不服。作为辩护人,我也不服。
可是如果法官躺平,不愿意担当,坚持葫芦僧判葫芦案,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,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律师,都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。这样的事情碰的多了,原来的认知就慢慢发生了变化。
在体制内的时候,我更多的是站在检察官和法官的立场考虑问题。
当我从体制内出来,以辩护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,重新审视案件的时候,就发现那些原本认为没太大问题的事情,站在公平公正司法的角度,就很不一样了。
就像电影《第二十条》所说的,公平正义有代价,但代价不应该由无辜的当事人承担。
体制内的时候,可能我会认为,法检的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而已,凭啥要承担那么多。但是,现在,从经手的这些案件来看,如果是冤假错案,也漫不经心地对待,是完完全全错误的,因为这会毁掉一个人,一个家庭,一个企业,甚至逐步摧毁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。
我曾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企业家被关进大牢,他创办的几家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倒闭,然后,员工一个又一个地黯然离岗。疫情期间,员工失业,他们的生活立刻陷入无边无际的困境——房贷、车贷、生活费、教育和医疗等费用,但他们一筹莫展。
我看着一个年轻的男孩子被关进看守所,他的家人瞬间崩溃,陷入极度的精神折磨。
我看到一个母亲因为儿子被关进看守所,100多天,瘦了60斤,整个人处于崩溃的边缘。
而这些案件并不是没有问题,有的是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,有的是定性有很大争议,有的是完全无罪......
对这样的案子,如果是检察官时候的我,因为没有深度跟当事人和家属接触,没有深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,并不了解涉案事件的具体场景,只看卷宗材料,就直接定案了。当家属和律师反复纠缠的时候,会不耐烦,会认为当事人打感情牌,或者仅仅是为了逃避惩罚而耍花招。
虽然办案中,尽可能保持中立,但那只是“我以为”的中立,是建立在侦查机关已经做好了的卷宗材料上的“中立”和“客观”。办案的人都知道,侦查机关取证有多主观,无罪、罪轻的证据是否提交,提交多少,大家都明白,只是不说破。毕竟说破了,都是给自己找麻烦。
但是,当我作为辩护人,深入到案件内部,去全面了解案件的全貌,发现每个案件(仅限于我经手的)都有辩点,都有问题,都做不到100%排除合理怀疑,但是这些案件无一例外地都做了有罪判决,甚至有的还顶格判了。
这些,引发了我的反省。慢慢明白为什么美国的法官和检察官要从优秀律师中选择。因为优秀的律师办了各种类型的案件,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,对社会生活、人间疾苦、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,办案中更容易保持中立,同时怀着悲悯,也有更好的决断能力。
我们经常被美国的弗兰克·卡普里奥法官彰显人性和温暖的判决打动,因为他能深刻体察社情民意,能换位思考,善于听取各方意见,不固执己见,并做出让人信服又温暖的判决。这些判决看起来太轻了,但是效果却比重判好太多太多。
但是,我们的法检人员多数是从校门直接考进法检,没有社会生活的历练,没有田间地头地奔走,没有企业工作的体验,不了解现实生活,不体察民间疾苦,而是数十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同一个岗位上,如何在脱离民众生活的工作中,做出体现真正符合民众期待的公平正义的判决呢?
从我的文章总是被法检人员批评甚至辱骂,可以看出,一些法检人员不喜欢听不同声音,更别说接受了。
确实,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不易,相信其他群体都能理解,毕竟卷成这个鬼样子,谁都不舒服。但理解之外,还要不要倾听?要不要思考?
有法官质问我,为什么不去批评检察官,他们把好逮捕和起诉关,案件质量就大大提升;怎么不去批评律师,他们好好办案,不添乱,也会好很多。
说地很有道理,都是实情。所以,我前几天在一个律所讲课的时候,就非常直白地讲律师存在的问题,要认识到,要及时改正,不然就会被法检人员看不上眼,不能很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
如果一直看我的文章,就会清楚我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,会一视同仁地写文章,我也写文章提过检察官的问题。我跟谁都没仇,没必要针对谁,只是工作引发了思考,然后写文章。仅此而已。
其实我的文章很小众,并不期望被多少人关注或者产生怎样的影响。写作,也只是因为喜欢。有些观点未必正确,但都是我有理有有据地思考和真诚地表达。至于读者是否认可,并不在我考虑的范围。
因为一千个人能读出来一千个哈姆雷特,我又何必为此烦恼。只是总有人进行人身攻击,还有非常低级的侮辱和谩骂,实在让人大跌眼镜,确实看地火大。
但不管怎样,今天的司法,有进步,无须唱赞歌。要想更进步的司法,就要盯着不足的地方,想办法改进。
刑事司法的不断扩张,重刑主义的盛行,冤假错案的形成和无法改判等等,我们每一个法律人,都有责任。
提出问题,是为了更好地成长,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。
思考,写作,是为了对法治有一点点作用。如果没用,也没关系,至少努力过,付出过,战斗过。
无怨无悔。
希望这个社会中,最会吵架的法律人,能够正常对话,而不仅仅是对抗,能够倾听彼此的声音,也有独立地思考和决断。